五十年內,台灣六座水庫將因淤積壽終正寢;不到廿年,全台灣的水不夠用,將出現一百四十三萬公噸缺口,相當石門水庫一天供水量。
經濟部水利署推估,二○三一年時,全台有九個縣市將出現水資源缺口,前三名依序是:高雄、台中和台南。
工業用水缺口最大
缺水將衝擊未來地方產業發展,九個缺水縣市中,六個地方缺的全都是工業用水,包括科技為主的竹科、中科、南科所在的三縣市,每天共將短缺六十二萬噸工業用水。
經濟要成長、生活要有品質,都需要有穩定的水源,不能總是靠天吃飯。台灣,必須尋找新水源;更需要落實節約用水的行動。
節約用水百姓無感
節約用水的口號喊了很久,但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觀察,社會大眾對限水「很無感」。
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曾經調查近四萬民眾的居家節水行為,民眾願意採行的前三名分別是:刷牙時不讓水繼續流、使用省水型水龍頭或省水墊片、洗澡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
澳洲人淋浴限四分鐘
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說,同處亞太地區的澳洲,近年頻傳旱災,政府要民眾節水,甚至發放沙漏,猶如軍中的戰鬥澡,四分鐘內完成淋浴;中國大陸也將節水提升至國安議題,海水稻品種的研發,就是一例。
降低自來水漏水率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引述國際水協會(IWA)統計指出,台北市民一天用掉三百公升的水資源,不只比美國多,還是荷蘭的三倍。其中,自來水漏水率難辭其咎,一加壓、漏愈多,家戶自行建造水塔,造就台灣特有的都市景觀。
李鴻源回憶,曾經有一名荷蘭水利專家來台灣訪問,指著水塔問他說「那是什麼東西」,經過一番解釋後,他才發現,原來英文裡沒有這個字。
省水習慣難建立,找新水源也不容易。經濟部水利署官員坦言,既有的新水源選擇,多是「配菜」,而不是「主菜」。
提升河川水利用率
水利署發言人賴建信說,尋覓新水源的同時,提升河川利用率也是可行方向,以高屏溪為例,河川利用率僅百分之十六,換句話說,高達八成四水川流入海。
為提升河川水利用率,去年高平溪段的新取水廠完工,每日供水一萬噸,剛好加入此次十年大旱的備援行列。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說,台達電綠建築儲水容量,台南的一、二期與桃三廠,合計近四千噸,也是在開發新水源。
缺水大作戰 經濟部5月底前守住第三階段限水防線
NOWnews – 2015年3月4日 下午10:21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經濟部實施第二階段限水,臺中市長林佳龍與經濟部次長楊偉甫、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長范世億、市府水利局長周廷彰等人4日到石岡壩視察清淤狀況,並聽取臺中市供水情形簡報。「省水不是口號,行動才是王道」,林佳龍市長表示,市府已進行跨域協調合作,並提出因應對策,以積極的態度抗旱,希望順利渡過限水時期,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強調,希望藉由大安大甲溪聯合運用計畫,五月底之前守住第三階段限水的防線。
中區水資源局局長范世億簡報指出,水利署、中水局利用枯水期積極清疏石岡水壩砂石,預計清淤量30萬立方公尺,目前清淤量為22.7萬立方公尺,持續清淤努力增加庫容量。范局長表示,中水局提出「大安大甲溪聯合運用輸水工程計畫」,計畫完成後,每日供水將增加28萬噸;另外,透過「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供水再生利用計畫」每日可供應都市汙水處理的放流水13萬噸,將可供應臺中港工業區用水,而原來供給工業用的自來水量則可轉供民生用水。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希望藉由大安大甲溪聯合運用計畫,五月底之前守住第三階段限水的防線,若採購法沒有限制的話,清淤量無上限,保證全力清淤,並盡最大的努力穩定供水。他也說,臺中市政府、內政部營建署、水利署、及相關單位盡快簽訂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供水再生利用計畫的合作意向書,同時也是對外宣布臺中市是汙水回收首屈一指的城市。
林市長表示,為因應第二階段限水措施,市府2月16日提出「節水惜福,共體時艱—二階段限水,臺中市因應對策」專案報告,也於2月26日宣佈成立災害應變小組,並整合經發、水利、農業、消防及自來水公司、農田水利會等單位,跨域協調合作,提出因應對策,積極抗旱。
「省水不是口號,行動才是王道」林市長說,根據資料顯示臺中市自來水漏水率達23.28%,高於全臺平均值,請經發局要求自來水公司應訂出減少漏水率目標,儘早降低漏水率;而市府水利局也已提供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產生的回收水供澆灌、洗掃、抑制揚塵等次級用水使用。
另外,林市長也指示消防局應巡視各消防栓使用狀況,確保消防栓用水僅限救災使用並視需要協助運水,減少市民不便,並請都發局將臺中市目前抽取地下水並設有儲水設施的營建工地列表給建設局、環保局,以供就近取用地下水。
林市長說,為配合抗旱,大甲日南地區部分農田辦理休耕停灌,將請農業局協調轄區大甲區公所,全力協助農民辦理休耕停灌補償事宜,以保障農民權益;此外,每月1,000度以上用水大戶受到減供影響,請經發局與自來水公司加強與用水戶聯繫並協助。
專家:未來15年 亞洲國家河川氾濫問題惡化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5年3月5日 下午1:00
「世界資源研究所」今天公布的一項分析報告指出,未來15年,亞洲國家河川氾濫問題不僅持續惡化,而且最嚴重。
「世界資源研究所」列出全球20個因河水決堤而導致人民面臨威脅的國家,其中有12個在亞洲,包括了三個人口稠密國家:印度、中國及孟加拉。
專家指出,不少亞洲國家的居民都住在河川流經的地區,因此一旦遭逢暴雨或雨季,他們就很容易因水患而受災,而且研究指出,遷往亞洲河濱地區居住的人越來越多。
目前全球每年有5400萬人因河水氾濫而受影響,美國是唯一被列入這20國名單的西方國家,另外,還有巴西、埃及與奈及利亞;此外,未來15年,全球因河水氾濫造成的損失將增加五倍。目前全球水災一年造成960億美元的損失,到了2030年,損失金額將增加到一年5210億美元。
緩解缺水危機 8種神奇科技報你知
環境資訊中心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5年3月6日 上午5:00
本報2015年3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范震華編譯;賴慧玲審校
人們每年消耗約9兆立方公尺的水。隨著全球人口攀升,水資源將會越來越珍貴。目前已有數百萬人每天必須步行超過1英哩,才能蒐集到日常用水。
現在,有8種創新科技為缺水危機帶來一線曙光,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人造冰河
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淡水儲存於冰河之中,是全球湖泊、河流和濕地水量總和的15倍。
然而因為氣候變遷,幾乎每一條世界冰河監測組織(World Glacier Monitoring Service)研究的冰河都在消融中,融化的水就這樣白白流入大海或河川。
根據蓋亞‧文斯(Gaia Vince)的《人類世大冒險》(Adventures in the Anthropocene)一書,一位住在喜瑪拉雅山腳下拉德克地區(Ladakh)的印度工程師查汶‧諾培(Chewang Norphel)找到了解決方法:人造冰河。他將融化的雪水引流到小型高原上,讓雪水重新凝結成為冰河,這個方法已經創造出10條人工冰河,而這些水資源可在乾燥的夏季時供人們使用。
2. 乾洗澡
在南非最北端的林波波省(Limpopo),17歲的路迪克‧馬利珊(Ludwick Marishane)正享受日光浴時,他的朋友隨口說了句:「為什麼沒有人發明一種東西,只要塗在身上就不需要洗澡了?」沒想到,日後馬利珊將這句話實現了。
憑著一支諾基亞手機上網搜尋資料,馬利珊最後完成一種混和精油、生物類黃酮和除臭化學物質的「乾洗澡」乳液配方。使用「乾洗澡」每次可省下4升的水,累積下來便可省下上百萬升的水。
3. 終極省水蓮蓬頭
進入浴室,打開水龍頭,我們都很習慣把水開到變溫變熱為止。來自澳洲阿得雷德市的彼得‧庫林(Peter Cullin)感嘆:「每天、每分鐘,在數以百萬家戶的浴室裡,這些品質好到足以飲用的水就這麼直接被浪費掉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庫林發明出「超強效集水蓮蓬頭」(Cullector Ultra Efficient Shower),將一開始不夠熱的水回收利用。若有1000個淋浴間都裝有這個裝置,每年就可以省下200萬公升的水。
無獨有偶,英國布萊頓的李察‧奧果德頓(Richard Ogodeton)也發明了類似的省水系統。
4. 救命水壺
「水,水,到處都是水,但卻沒有一滴可以喝。」(“Water, water, everywhere, nor any drop to drink”)這是英國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8世紀寫在《老水手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的著名詩句。
這樣的情節,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中真實上演,深深衝擊了盯著電視畫面的麥可‧普里查德(Michael Pritchard)。
雖然四周水滿為患,但因為水太髒,海嘯災民仍需要卡車運來乾淨的飲水。普里查德因此發明了「救命水壺」,用幫浦將水打過一層15奈米的濾膜,過濾掉細菌和病毒。從此,救命水壺成為登山者、人道援助工作者、和英國在阿富汗駐軍的必備用品。
5. 雷射人造雨
1840年代,艾斯比(James P Espy)相信在美國西部引燃大火可以造雨;1950年代,人們嘗試種雲 (cloud seeding)。
而今,造雨技術回歸科學,做法是將雷射直接打入大氣之中,脈衝光能幫助冰晶昇華、讓蒸氣凝結。最近世界氣象組織(WMO)正熱烈討論如何應用雷射造雨科技,以及在乾旱時使用的可能性。
6. 折疊式馬桶
和蓮蓬頭一樣,馬桶是另一個浪費水資源的家庭設備,每一次使用就有高達7公升的水消失。
兩位英國哈德斯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的學生,就想出了提高用水效率的摺疊馬桶,命名為「Iota」。他們宣稱安裝之後,每人每年可省下1萬公升的水。
7. 水管抓漏系統
家戶之中有許多浪費水資源的設施,像是關不緊的水龍頭、效率低的蓮蓬頭和馬桶。但事實上,有1/3的水在送達家戶之前就從管線中漏失了。
一個名叫「Zonescan Alpha」的系統便專門處理這個問題。透過設置感應器網絡,偵測管線漏水點,再把資料即時送回控制中心。德國一家國營企業便成功地試驗出,此系統可省下2百萬公升的水資源浪費。
8. 太陽能淨水器
在炎熱的氣候下缺水最為痛苦,卻也讓美國一位16歲少女的發明更引人矚目。2012年,美國麻州一位九年級中學生迪皮卡‧古律(Deepika Kurup)以聰明又便宜的太陽能淨水裝置,贏得3M青年科學家挑戰賽(Young Scientist Challenge)首獎,並獲得2萬5千美元獎金。
古律發現,將二氧化鈦和氧化鋅暴露在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下,可產生具有淨化水質功用的光催化合成物。這項安全、高成本效益、又容易配置的綠科技,也為她贏得今年美國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科技大獎(US Stockholm Junior Water Prize)。
古律的發明使用了兩種化學物質: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兩者在陽光照射下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能破壞特定細菌的羥自由基,達到淨水的效果。
大賽評審認為,古律的低成本發明有潛力改變全球10億多人無乾淨用水的困境,尤其可用來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缺水問題。
古律告訴裁判:「在印度旅行時,我親眼目睹小孩從一灘死水中取水來喝,當下我就知道我必須對全球水資源危機採取行動。」
古律的父母來自印度的喀拉拉邦。根據印度時報報導,古律計畫用這筆獎金來實際生產太陽能污水淨化器的原型,幫助缺乏乾淨用水的印度人民。
※ 本文轉載自環境通訊網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4年12月14日)Eight unbelievable solutions to future water shortages
-Firstpost(2012年10月20日),Deepika Kurup wins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award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