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甜飲吃炸物 小五生患脂肪肝
中時電子報作者: 陳瑄喻╱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3月3日 上午5:50
愛喝含糖飲,小五就有脂肪肝。一名小五學生身高僅150公分,體重已達70多公斤,家長帶他就醫發現,因他天天喝含糖飲料、吃油炸物,讓他已經罹患輕度脂肪肝,醫師提醒,市面上的含糖飲料都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這成分會轉換成脂肪酸和三酸甘油脂,易造成患者形成脂肪肝或是罹患代謝症候群。
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表示,過去脂肪肝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但因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市面上手搖杯飲料店四處林立,以致現在國內脂肪肝的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
粘曉菁指出,這名小朋友,受到家中長輩寵愛,平時最愛吃速食,每天下課後都會喝上一杯含糖汽水,下午茶、消夜就是炸物,再加上平時不愛運動,據家人轉述,「他在家就是窩在電視前,一動也不動。」
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理想的150公分小五男童的體重約落在36至47公斤,粘曉菁說,這個男童已破70公斤,幾乎比一個大人還重,家長十分憂慮他年紀輕輕可能就會有慢性疾病,趕緊帶他來治療,竟然又發現男童罹患輕度脂肪肝及血液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均偏高,嚇得家長決定,「要暫停讓他喝一切的含糖飲料。」
不僅胖子會有脂肪肝,體型偏瘦的人也可能有脂肪肝,粘曉菁說,因為天生吃不胖的人,仗恃著自己的優勢,對於含糖飲料、油炸物來者不拒,根據統計資料顯示,BMI 18至24的民眾,每4個人就有一名脂肪肝,而過重的人則超過7成、肥胖的人則有9成罹患脂肪肝。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高果糖玉米糖漿與其他砂糖、黑糖的代謝方式不同,人體攝取過多,易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轉換成脂肪酸和三酸甘油脂,引發脂肪肝或是代謝症候群。
顏宗海說,除了建議民眾盡量多喝白開水外,若是購買手搖飲料,也要控制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分量,像是無糖、3分糖都是不錯的選擇。
果醣糖漿肥了肝!天天手搖杯+炸物 小5男童脂肪肝
NOWnewsNOWnews – 2015年3月2日 下午2:49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喝手搖杯、愛吃油炸,當心小小年紀就把肝「養肥」了!一名小5男童,身高不到150公分,體重已破70公斤,家長看他一路橫著長,擔心發育出問題,就醫檢查,超音波一照小小的肝竟已呈現白色油亮一片,罹患輕度脂肪肝;醫師警告,大多數含糖飲料都含有大量果醣糖漿,一旦轉換三酸甘油脂,恐造成脂肪肝。
收治男童的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表示,門診發現不少才小4、小5的學童,已經罹患脂肪肝,細問之下,多半體重橫著長,且嗜喝含糖飲料。
像這名男童,粘曉菁說,幾乎天天喝手搖杯,加上特別愛吃油炸的食物,超音波檢查時,肝臟細胞裡面已布滿大大小小的三酸甘油脂「油滴」,呈現出白白亮亮的一片。
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警告,人體如果食入過多果醣糖漿時,反而容易在肝臟中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且不只脂肪肝,果醣糖漿對尿酸的堆積影響更大,容易發生痛風,甚至無形中催化了代謝症候群疾病的產生。
姜至剛強調,果醣糖漿的來源是基因改造的玉米,成本低、價格便宜,且溶解度高、方便使用,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含糖飲料,都含有大量果醣糖漿,尤其是手搖杯和冰咖啡更是大宗,如果避免不了,最好要求「少糖」處理,才能避免肝腎的負擔。
脂肪肝對台灣人的威脅已經勝過肥胖,肝基會曾針對國內上班族進行超音波追蹤發現,成人盛行率逼近5成,男女比率5:4,每2個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問題,超過肥胖盛行率的3成8。
粘曉菁說,肥胖民眾約9成都有脂肪肝,但別以為體型纖細的瘦子就沒風險,臨床發現,4分之1的瘦子也有脂肪肝問題,主要元兇就是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所幸脂肪肝可以逆轉,只要透過體重控制、運動、飲食,加上每半年至一年的超音波追蹤,就能避免走上肝硬化、肝癌的不歸路。
天天喝含糖飲 小5男童脂肪肝
中華日報中華日報 – 2015年3月2日 下午10:4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天手搖杯含糖飲料不離手,讓國內學童普遍有肥胖問題,一名小 5男童竟檢查出輕度脂肪肝。醫師提醒,讓孩子遠離含糖飲料、多運動,維持正常體位,若有過胖問題,應請專科醫師評估生長代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及早發現、治療。
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表示,這名男童身高不到 150公分,體重已破 70公斤,家長擔心發育,到減重門診就醫檢查,結果腹部超音波一照,竟罹患輕度脂肪肝。
詢問後發現,男童幾乎天天喝含糖飲料,加上又愛吃油炸食物,且不喜歡運動,導致長胖不長肉,才會小小年紀就脂肪肝上身。
粘曉菁表示,門診發現不少小學學童已罹患脂肪肝,幾乎都是嗜喝含糖飲料又不忌口,也不愛運動的結果。
粘曉菁表示,肝基會曾針對國內上班族進行超音波追蹤發現,幾乎每 2人就有 1人有脂肪肝問題,超過肥胖盛行率的 3成 8。且除了肥胖民眾約 9成都有脂肪肝外,臨床上, BMI在 18.5至 24間的正常體重族群,也有 1/4有脂肪肝問題,日後仍可能是新陳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
針對兒童肥胖問題,粘曉菁表示,肥胖的主要元凶就是飲食習慣不佳和缺乏運動,尤其都市小孩比較沒空間跑跑跳跳,如果又不幫忙做家事,放學後就宅在電視、電腦前,自然體重節節飆升,脂肪肝也早早上身。
粘曉菁表示,只要透過體重控制、運動、飲食,加上每 6-12個月的超音波追蹤,就能避免肝硬化、肝癌。建議家長,若孩子的 BMI值在 30上下,就要請小兒科醫師評估生長激素、內分泌等代謝指數,並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